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李葉強)“追回的錢我收到了,謝謝警察同志!”3月4日,龍女士給花垣縣公安局三角巖派出所民警發(fā)來短信,感謝民警及時為其挽回經濟損失。
2月28日,一女子神色慌張地帶著兒子來到派出所請求民警幫助:“我卡上的6000元被我兒子充值游戲了,這是我的血汗錢,警察同志請幫幫我……”“您先別著急,跟我們詳細說一下具體情況,我們來幫你想辦法!”民警一邊安撫該女子情緒一邊向她了解相關情況。
女子告訴民警,自己姓龍,家住花垣,家庭條件并不富裕,家庭經濟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的丈夫,自己做點小生意,夫妻倆平時忙于工作,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注和引導,導致孩子被游戲里的“裝備”“皮膚”等虛擬物品深深吸引,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,年幼的孩子多次使用母親的手機進行游戲充值,不知不覺中,竟充值了6000余元,“自己辛苦攢的血汗錢還能找回來嗎”,龍女士焦急萬分。
了解情況后,民警立即與該游戲客服取得聯(lián)系,詳細說明未成年人操作的情況,同時耐心地幫助龍女士收集提交相關退款材料。經過多次溝通協(xié)調,最終游戲方同意將大部分充值費用進行退還。收到退款后,龍女士感激不已,對民警耐心細致的工作態(tài)度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表示衷心的感謝。民警也耐心提醒龍女士要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,培養(yǎng)孩子有益身心健康發(fā)展的興趣愛好,并加強微信、支付寶、銀行卡等支付方式的自我監(jiān)管,還向孩子普及沉迷網絡游戲的危害,既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也給他打了一劑“預防針”。
警方提示:
未成年人由于缺乏成熟的認識和判斷能力,容易陷入網絡成癮并進行非理性消費。作為家長,必須加強日常監(jiān)管,防止孩子過度沉迷于網絡。同時,家長還需妥善管理銀行賬戶及網絡支付工具,可以通過設置支付限制、開啟青少年模式等手段,從源頭上防范此類風險,共同守護家庭財產安全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。
責編:李穎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